【導讀】2015Ⅰ卷.40無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孔子與儒學?2017Ⅱ卷.45簡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難及啟示。Ⅰ卷.46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不同認識。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以曼徹斯特為例,簡析現代城市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法,并予以說明。出你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歷史認識是人們對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基本看法。的歷史認識,也存在膚淺的、局部的歷史認識。的歷史認識一定是科學的、全面的、深刻的、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認識。這類試題通常通過“認識”、“看法”等求答語引出來。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觀題的最后部分,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斷絕。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鋼鐵企業。人口大量外遷,老齡化日益嚴重,紡織業日趨衰落。
【正文】 鄰水中學高2017級主觀題專項訓練
六認識、啟示類
[考情匯總](2015-2019)
年份卷別考點
2015Ⅰ卷.40無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孔子與儒學?
2017Ⅱ卷.45簡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難及啟示。
2018
Ⅰ卷.46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不同認識。
Ⅱ卷.42
材料提供了一個中國近代企業發展的案例,蘊含了現代化的諸多啟
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
說明。
以曼徹斯特為例,簡析現代城市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對表4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
法,并予以說明。
2019Ⅱ卷.42材料反映了一位學者對19和20世紀世界歷史的認識,對此認識提
出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
[題型特點]
歷史認識是人們對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基本看法。
歷史認識的表現形式是十分豐富多樣的:即存在科學的歷史認識,也
存在非科學的,甚至反科學的歷史認識。既存在深入本質、把握全面
的歷史認識,也存在膚淺的、局部的歷史認識。而在考試中我們得出
的歷史認識一定是科學的、全面的、深刻的、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認識。
這類試題通常通過“認識”、“看法”等求答語引出來。
歷史啟示是指從歷史上的人和事的經歷或結果中所總結出來的
可供后人借鑒,少走彎路的認識。要求學生對某一特定歷史問題總結
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觀題的最后部分,
用來檢測學生的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識水平及歷史感悟能力。因而
啟示類試題的答案常具有總結性、理論性。啟示類試題通常是通過“啟
示”、“借鑒”、“經驗教訓”、“說明了什么”、“認識”、“對
策”、“建議”、“態度”、“感想”等求答語引出來。
[解題思路]
“認識、啟示”類試題,一般而言與前面幾個設問聯系密切,因此,
一定要注意這一問答案與前面答案的協調,不能無中生有,泛泛而談。
做這類題的關鍵:
一是緊扣考查主題或話題,切忌空談理論,要具有針對性。
二是要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地、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
三是要從今天認識的角度,強調其現實性意義和借鑒意義。
四是要符合主流價值觀、“政治正確”。
真題感悟
1.(2015年全國I卷.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歷史中,儒學一直在發展與創新。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斷絕。他在《原道》中說:
?吾所謂道也,非向(先前)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
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
傳焉。?他的這一主張被宋代儒者接受并發揚。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新儒學?的先
河。
——摘編自卞孝萱等《韓愈評傳》
材料二19世紀末,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二書,認為漢代以來儒者
奉為經典的《周禮》《左傳》等書,是漢代學者為王莽篡漢而偽造的,影響惡劣,導致?中
國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張回歸孔子所編定的《詩經》《禮記》
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學精神。在他看來,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為
?改制?而創作的。他甚至用西學來解釋《春秋》,認為《春秋公羊傳》中的?三世?說為:
?始于據亂(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為立憲,君民共主;終至太平(世),為民
主。?
——摘編自張海鵬等編《中國近代史》
(3)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孔子與儒學?(7分)
2.(2017年II卷.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門負責管理北京的街道與溝渠、河道,?嚴且備矣?,但?究其實,
無一人過問?,以致北京城?糞土載道,穢污山積?,?洋人目之為豬圈,外省比之為廁屋?。
清政府每年出資修繕,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項皆被官員私吞,并沒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
修繕。戊戌變法時期,清政府令?各衙門即行查勘、估修,以壯觀瞻,并大清門、正陽門外,
菜蔬雞魚攤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擺設?。對此改革,?官吏閭民,皆稱不便?,更有官吏慫
恿百姓聯名反對。
——據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舊與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務除舊而言布
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難及啟示。(7分)
3.(2018年全國II卷.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從英國預購煉鐵機爐,有人提醒先要確定煤、鐵質地才能
配置合適的機爐,張之洞認為不必?先覓煤、鐵而后購機爐?。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購得
大冶鐵礦,開始籌建漢陽鐵廠,由于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能煉出合
格的鋼鐵。盛宣懷接手后,招商股銀200萬兩,并開辦萍鄉煤礦,但由于原來定購的機爐不
適用,依然未能煉出好鋼,只得貸款改裝設備,才獲得成功。通過克服種種困難,漢陽鐵廠
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鋼鐵企業。1949年后收歸國有。
——據編自陳真等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個中國近代企業發展的案例,蘊含了現代化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
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4.(2018年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9世紀40年代初,上海開始?依港興市?,租界中?華洋雜居?;60年代后,上
海由一個古老的縣城逐漸發展成港口與商業中心;19世紀下半葉形成了滬東、滬西、滬南
等工業區。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參與上海發展,形成新的商業區。1929年,由市政府主
導,建成以江灣五角場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區?。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國家重要的
經濟中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
——摘編自張仲禮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紀開始,曼徹斯特從軍事要塞逐漸發展成為工商業城市。1830年已有棉紡廠
99家,并開通世界最早的現代化鐵路。1838年,設立議會和市政府,擺脫了封建管理體制。
19世紀下半期,從傳統的棉紡業衍生出許多新門類,開通了通海運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紀初,不斷與周圍工業社區及城鎮連接,發展為大城市。1961~1981年,因過于擁擠,
人口大量外遷,老齡化日益嚴重,紡織業日趨衰落。20世紀后期,城市中心被廢棄的工業
區包圍,幾個大面積的舊貧民區仍然存在。
——摘編自(英)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等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曼徹斯特為例,簡析現代城市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6分)
參考答案
1.【解析】
(3)對待孔子與儒學的態度,應該歷史的、辯證的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答案】
(3)態度:
①應歷史地看待孔子與儒學,不應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②將真實的孔子與神圣化的孔子區別開來;
③借鑒其精華,摒棄其糟粕。(7分)
2.【解析】(2)第一小問困難,據材料一,由?大清門、正陽門外,菜蔬雞魚攤肆,一概
逐令于城根擺設??官吏閭民,皆稱不便?可得打破了百姓習慣,由?清政府令‘各衙門即
行查勘、估修,以壯觀瞻’??更有官吏慫恿百姓聯名反對?可得改革觸動了一些官吏的既
得利益。第二小問啟示,依據材料二,結合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難,得出改革既要除
舊又要布新,不可偏廢;除舊弊難免觸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氣和毅力;改革需要強有力
的領導;改革應以人民的福祉為宗旨。
【答案】(2)困難:改革觸動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習慣。
啟示:
①改革既要除舊又要布新,不可偏廢;
②除舊弊難免觸及多方利益;
③改革需要勇氣和毅力;
④改革需要強有力的領導;
⑤改革應以人民的福祉為宗旨。
3.【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提煉觀點,如近代企業發展需要科學管理模式等;其次,
根據論題從材料中提取互相關聯的歷史信息,如?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
仍未能煉出合格的鋼鐵?、?由于原來定購的機爐不適用,依然未能煉出好鋼,只得貸款改
裝設備,才獲得成功?結合近現代企業發展的史實得出近現代企業發展離不開科學管理模式;
最后,根據提取的相互關聯的歷史信息,結合史實予以闡述,表述成文。
啟示:市場、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工業化成功之路。
論證:在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陷入困境之際,盛宣懷接手經營后,他采用市場經濟手
段,募集資金,解決資源問題,并有效改進技術,最終使漢陽鐵廠
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家近代化鋼鐵企業,為中國近代化作出重大貢獻。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逐步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發揮市場功能,
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利用國內各種資源,使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上所述,
市場、資金、技術與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工業化發展必須遵循
的經濟規律。
4.【解析】(3)現代城市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據材料二?人口大量外遷,老齡
化
日益嚴重,紡織業日趨衰落?,可得出人口擁擠和貧民窟現象、人口老齡化、傳統產業轉型
升級。
【答案】(3)應注意的問題:
①人口擁擠和貧民窟現象;
②人口老齡化;
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