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Ⅰ卷.40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指出韓愈、康有為關于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Ⅱ卷.45指出與八旗軍相比,新軍具有哪些特點。。Ⅱ卷.47概括與一戰時相比,羅曼·羅蘭二三十年代反戰活動的變化。的,并指出其救濟方式的異同。指出與英國近代濟貧制度相比,西方現代福利制度有哪些發展?!缎浴分械拿褡逯髁x與近代法國民族主義內。涵的相同之處,并說明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計劃期間礦業政策。的特點,并簡析其意義。Ⅰ卷.45說明漢武帝改革前后紀年方法的區別。Ⅰ卷.46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不同認識?;咎卣鞯牟煌?。說明20世紀中期以后上海相對于曼徹斯特的有利發展條件。是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本質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的。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斷絕。此外,諸王國各以諸侯王之年紀事,更易產。1838年,設立議會和市政府,擺脫了封建管理體制。20世紀初,不斷與周圍工業社區及城鎮連接,發展為大城市。
【正文】 鄰水中學高2017級主觀題專項訓練
四異同、比較類
[考情匯總](2015-2019)
年份卷別考點
2015
Ⅰ卷.40(1)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
(2)指出韓愈、康有為關于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
Ⅱ卷.40說明兩種(蘇格拉底和孟子)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
歷史價值。。
2016
Ⅱ卷.45指出與八旗軍相比,新軍具有哪些特點。。
Ⅱ卷.47概括與一戰時相比,羅曼183。羅蘭二三十年代反戰活動的變化。
Ⅲ卷.40
(1)概括中國明清時期救濟制度和英國近代濟貧制度實施的共同目
的,并指出其救濟方式的異同。
(2)指出與英國近代濟貧制度相比,西方現代福利制度有哪些發展。
2017
Ⅰ卷.41概括國民黨?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義與近代法國民族主義內
涵的相同之處,并說明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
Ⅱ卷.41
(1)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間與19世紀70年代礦業政策的差異及原
因。
(2)說明與清代礦業政策相比,新中國?一五?計劃期間礦業政策
的特點,并簡析其意義。
2018
Ⅰ卷.45說明漢武帝改革前后紀年方法的區別。
Ⅰ卷.46說明中國共產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的不同認識。
Ⅰ卷.47說明華盛頓?中立政策?和羅斯福?睦鄰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Ⅲ卷.41(1)概述上海和曼徹斯特發展成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說明20世紀中期以后上海相對于曼徹斯特的有利發展條件。
Ⅲ卷.45說明湖南保衛局相對于以前的治安機構有何不同。
2019Ⅲ卷.45概括羅馬帝國與漢朝在國家治理上的異同。
[題型特點]
比較型歷史試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現象在
不同歷史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讓考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
同點或不同點。有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表面問題進行比較的,更多的
是對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本質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的。此類題在題干中一
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共通之處”“相似之處”“區
別”、“與...相比”、“相對于”、“差異”等標志性詞語等。有
些試題,題干中無“比較”“異同”等字眼,但解題過程中必須用到
比較的方法。
[題型分析]
通過對近年全國卷主觀題的統計分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角
度:
類型問題呈現形式
求異型
概括(指出、說明、分析、比較)與...相比....不同之處(區
別不同、差異、發展、變化、特點)?
求同型
概括(指出、說明、分析、比較)...相同點(共同\共通之
處、相似之處)?
異同型
概括(指出、說明、分析、比較).....異同(異同點、對....
進行比較)?
[答題思路]
1審清設問類型:明確設問是求同型、求異型還是求異同型。
:明確比較哪一類或哪幾類歷史事件或哪些歷史
人物。
:一般來說,已經設定了比較點的題目按照要求
比較即可;對于沒有明確比較內容的題目,要依據材料的敘述角度、
設問的指向性等確定比較點。具體有以下四種:
(1)歷史事件類的比較,一般可分為背景、過程、結果三大塊。涉
及背景的比較項有時代、原因、條件、目的等;涉及過程的比較項有
階級、人物、組織、綱領、措施、方式等;涉及結果的比較項有結局、
性質、功績、局限性、影響等。
(2)歷史現象類的比較,可以從背景、性質、方式、特點、積極作
用、歷史局限性等方面考慮。
(3)歷史人物的比較,可以從人物所處的時代、所屬階級或階層、
主要功績、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考慮。
(4)政治、經濟制度類的比較,可從實施的時代背景、目的、性質、
內容、結果、影響及地位等角度考慮。
真題感悟
1.(2015全國I卷.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歷史中,儒學一直在發展與創新。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斷絕。他在《原道》中說:
?吾所謂道也,非向(先前)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
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
傳焉。?他的這一主張被宋代儒者接受并發揚。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新儒學?的先
河。
——摘編自卞孝萱等《韓愈評傳》
材料二19世紀末,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二書,認為漢代以來儒者
奉為經典的《周禮》《左傳》等書,是漢代學者為王莽篡漢而偽造的,影響惡劣,導致?中
國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張回歸孔子所編定的《詩經》《禮記》
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學精神。在他看來,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為
?改制?而創作的。他甚至用西學來解釋《春秋》,認為《春秋公羊傳》中的?三世?說為:
?始于據亂(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為立憲,君民共主;終至太平(世),為民
主。?
——摘編自張海鵬等編《中國近代史》
(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之處,并概括宋代理學在哪些
方面對儒學有所發展。(10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韓愈、康有為關于儒學認識的共通之處。(8分)
2.(2018年全國)【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漢武帝的諸多統一政策中,包含年號的制定。此前的紀年方法是,將新君即位后的第
二年作為元年,以在位年序紀年?;实墼谖粫r沒有特定的名號,如漢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稱
為?二年?,與其他皇帝的?二年?難以區分。此外,諸王國各以諸侯王之年紀事,更易產
生混亂。漢武帝首次?封禪?泰山時,創制了?元封?年號,將當年稱為?元封元年?。朝
廷所定的年號通用于全國所有地方,后世根據年號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
年號制都被沿用,且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據(日)宮崎市定《中國史》等
(1)根據材料,說明漢武帝改革前后紀年方法的區別。(6分)
3.((2018年全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紀40年代初,上海開始?依港興市?,租界中?華洋雜居?;60年代后,上
海由一個古老的縣城逐漸發展成港口與商業中心;19世紀下半葉形成了滬東、滬西、滬南
等工業區。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參與上海發展,形成新的商業區。1929年,由市政府主
導,建成以江灣五角場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區?。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國家重要的
經濟中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影響力日益增強。
——摘編自張仲禮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紀開始,曼徹斯特從軍事要塞逐漸發展成為工商業城市。1830年已有棉紡廠
99家,并開通世界最早的現代化鐵路。1838年,設立議會和市政府,擺脫了封建管理體制。
19世紀下半期,從傳統的棉紡業衍生出許多新門類,開通了通海運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紀初,不斷與周圍工業社區及城鎮連接,發展為大城市。1961~1981年,因過于擁擠,
人口大量外遷,老齡化日益嚴重,紡織業日趨衰落。20世紀后期,城市中心被廢棄的工業
區包圍,幾個大面積的舊貧民區仍然存在。
——摘編自(英)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上海和曼徹斯特發展成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
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中期以后上海相對于曼徹斯特的有利發展條
件。(10分)
4.(2019年全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公元前1世紀建立,到公元4世紀末分裂,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設
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島之外的地區。羅馬民族在政治上處于主導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
臘人除外)被稱為?蠻族?。什么是羅馬民族呢,那就是羅馬人和意大利人,他們在語言、
經濟和文化上關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國天下的核心力量。據一種比較適中的估計,整個
帝國人口約5400萬,意大利約有人口600萬。行省擁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權。不斷成熟的羅
馬法通行于帝國全境,但整個帝國的羅馬化程度很淺,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在帝國東部只
在政府機關和城市中通行,廣大農村則仍是各自語言的世界。
——摘編自劉家和、王敦書《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
材料二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至東漢末,全國百余郡,實施統一制度、法令。通過察舉制
度的實施,構建起研習儒經、崇尚教化、執行統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隊伍。漢朝盛時?編戶
齊民?有5900多萬人,儒家倡導的忠義孝悌等倫理,成為民眾日常行為的規范。漢朝境內
的百姓,不復以?燕人??齊人??秦人?相區別,而是?某郡某縣?人,他們雖方言有異,
卻使用著統一的不因語言差異而改變的文字。經歷兩漢四個多世紀的統治,統一的觀念深入
人心,?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在先秦以來華夏融合的基礎上,漢朝境內的人們逐漸
被稱為?漢人?。
——據《漢書》《后漢書》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帝國與漢朝在國家治理上的異同。(16分)
參考答案
1.【解析】(1)第一小問不同點,分別歸納孔孟的儒學思想和漢代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孔
孟思想要求統治者施行仁政,以民為本,以道德教化民眾;漢代董仲舒強調天人感應、君權
神授、三綱五常,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提供理論依據。第二小問發展,宋明理學?認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斷絕?,更加重視《論語》《孟子》;宋明理學吸收佛道思想,更
加重視思辨,強調個人的修養與完善。
(2)從理論來源看,他們都主張回歸孔子孟子所編定原典,從中探尋儒學的精神實質,
都認為后人的附會、杜撰之說導致儒學傳道的斷絕;從目的看,他們的認識都是為現實服務,
韓愈是為了復興儒學,康有為是為變法制造理論依據。
【答案】(1)
不同:
①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
②而漢儒強調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
發展:
①更加重視《論語》《孟子》
②重視思辨
③強調個人的修養與完善。
(2)共通:
①回歸原典、回歸孔孟
②否定后人的附會、杜撰之說
③主張探尋儒學的精神實質,借助儒學為現實服務。(8分)
2.【解析】(1)根據?將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為元年,以在位年序紀年??諸王國各以
諸侯王之年紀事?得出原紀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紀年,皇帝、諸侯王各自紀年;根據?創制
了‘元封’年號,將當年稱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號通用于全國所有地方?得出年
號制以年號紀年,年號全國各地通用。
【答案】
(1)區別:
①原紀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紀年,皇帝、諸侯王各自紀年;
②年號制以年號紀年,年號全國各地通用。
3.【解析】(1)上海和曼徹斯特發展成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據材料一上海?依港興
市?,材料二曼徹斯特?開通世界最早的現代化鐵路?可得出兩者都有便捷的交通;據材料
一上海?發展成港口與商業中心??形成了滬東、滬西、滬南等工業區?,材料二曼徹斯特
?逐漸發展成為工商業城市?,可得出兩者都有工商業的發展;據材料一?民族資本參與上
海發展?,材料二工業革命推動了曼徹斯特的發展,可得出兩者都有工業化的推動;據材料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打破計劃經濟束縛,發展稱為國際化大都市,材料二曼徹斯特
?擺脫了封建管理體制?,可得出兩者都有制度的突破。
(2)20世紀中期以后上海的有利發展條件:據材料一?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參與上海發
展?,可得出有著近現代民族工業的基礎;據材料一?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國家重要的
經濟中心?,可得出政府的持續規劃建設;結合所學知識,地理位置上,上海位于長江出海
口,中西文明的交匯地;浦東新區的開放和開發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
【答案】
(1)因素:
①交通便捷;
②工商業的發展,工業化的推動;
③制度突破。
(2)條件:
①內河主航道入???;
②沿海港口城市;
③中西文明交匯,近現代民族工業的基礎;
③持續的規劃建設,浦東新區的開放和開發,國家發展戰略推動。
4.【解析】(1)第一小問相同點,根據材料一?從公元前1世紀建立,到公元4世紀末分
裂,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材料二?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至東漢末,全國百余
郡,實施統一制度?可以得出這兩個國家都建立了疆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制定了統一
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第二小問不同點,根據材料一?設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島之
外的地區。羅馬民族在政治上處于主導地位….行省擁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權?材料二?構建起
研習儒經、崇尚教化、執行統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隊伍?可得出漢朝郡縣嚴格執行統一的制
度法令,羅馬帝國行省權力較大,材料一?整個帝國的羅馬化程度很淺,羅馬人使用的拉丁
語,在帝國東部只在政府機關和城市中通行,廣大農村則仍是各自語言的世界?材料二?雖
方言有異,卻使用著統一的不因語言差異而改變的文字?可得出漢朝實現了文字統一,羅馬
帝國未能實現語言文字的統一,材料一?不斷成熟的羅馬法通行于帝國全境,但整個帝國的
羅馬化程度很淺?材料二?儒家倡導的忠義孝悌等倫理,成為民眾日常行為的規范?可得出
漢朝強調教育、教化和倫理規范的作用,羅馬帝國重視法律的作用等,材料一?羅馬民族在
政治上處于主導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臘人除外)被稱為?蠻族?。?材料二??書同
文、車同軌、人同倫?,在先秦以來華夏融合的基礎上,漢朝境內的人們逐漸被稱為?漢人?。?
可得出漢朝制度上對各地區民眾同等對待,羅馬帝國境內民族區別對待較明顯等不同。
【答案】(1)
同:
①建立了疆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
②制定了統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異:
①漢朝郡縣嚴格執行統一的制度法令,羅馬帝國行省權力較大;
②漢朝實現了文字統一,羅馬帝國未能實現語言文字的統一;
③漢朝強調教育、教化和倫理規范的作用,羅馬帝國重視法律的作用;
④漢朝制度上對各地區民眾同等對待,羅馬帝國境內民族區別對待較明顯。